这次是真的,当搬运工那样的搬家,具体情况以后详述:
主要是搬过去暂时没网,所以估计要荒一段时间,提前说一声呵呵.
第二,后天就要圣诞之旅,回来后给大家上片子,估计会有,雪山,湖水,什么的.
第三,今天在学校做了一次中期汇报,被老师骂得狗血喷头,早料到了,想听到的,都听到了,明白了些东西,还不错.业等回来再详述吧.
..大家圣诞快乐,新年快乐.
2007年12月21日星期五
2007年12月14日星期五
Ideas worth spreading !
你知道这个网站吗,如果不,这就是我今年圣诞节能送给大家的最好礼物.
请点击:
T E D !!!
Inspired talks by the world's greatest thinkers and doers
请点击:
T E D !!!
Inspired talks by the world's greatest thinkers and doers
2007年12月13日星期四
2007年12月12日星期三
巴黎的板儿楼
当然不是在市区,是在郊区,
就是大家常听说巴黎又闹暴乱拉,冲突什么的,就都在巴黎的郊区,
这个学期有一门课,主要研究问题最严重的一片区域,在巴黎的北面,叫courneuve。
怎么说呢,就和很多年前西安人印象中的“道北”一样,
贫穷,治安差,闲人多,杀人放火的,一般没人想住在那边,只不过巴黎这边的区别更明显。(因为这种区主要是70年代的高层板儿楼,所以负面印象就连带在这种建筑形式上,正在大力拆楼。很多法国人一看到中国的板林住宅区,就觉得会出现各种问题,就是这个原因)
现在主要是一些非洲和阿拉伯移民住在这边,法国社会移民带来的问题就不说了,一两句也说不清,
就是开始,法国像招民工似的招了很多非洲移民来干体力活,后来他们不需要了,但来的还是越来越多,最后由于贫穷形成了一个很大的社会底层人群,因为,贫穷,社会地位,教育条件,等等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脱离主流社会,年轻人很难有好的发展。。。。等等,也就是这几次巴黎暴乱的主要背景。。。。。
这样的一个区域,是一门选修课老师的一个长期研究题目,这次我们的课题是“一份假资料”
什么形式,电影,杂志,照片。。。什么都行。
目的说得简单些,就是希望让我们在这个区域找出一些积极的因素,不一定100/100真实,
但是是可以脱离已有的负面印象(电视,媒体中的画面这里就是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
而从新的角度来,看待,认识,这个区域,让在这个区生活的居民也可以看到一些新的视角,和他们生活环境中积极的元素。
老师强调:
坚持批判的眼光,不跟随“已有的大众或小众的观点,(先验的内容)”
对于一个问题试着发现没有被提出过的观点和视角。
这就是她这门课想让一个建筑学生理解的内容。
可爱的西班牙女老师,她自己倒是盲从MAC的产品,呵呵。
“怀疑一切”被这里的很多老师视为根本原则
疯子!!

天哪,疯了,这个不是PS的!!!
作者注:在亚利桑那大峡谷,900米的空中。
亚当斯有一张是跳水坑的,这张动作差不多,可是刺激多了!!!
作者一共有三张,另外两张是交待前因后果的,
感兴趣点:
http://flickr.com/photos/hansvandevorst/216877526/in/photostream/
作者的这三张是依次每天一张贴出来的,国内不知道现在能不能上 flikr.
要是看不到,我就再转一下。
(The Grand Canyon, Arizona. All rights reserved © Hans van de Vorst)
2007年12月7日星期五
“咖啡馆”
今天早上,在巴黎左岸,离索邦大学不远的一个街角咖啡馆里,我忽然想到了。。。。
(看了这样开头同志们不觉很反胃吗? 写在这里是,前两天在abbs看到转的《建筑师》上"冯路“的一篇文章,主题很无聊就不说了,
转:
“ 去年四月,在离爱丁堡大学不远的一个街角咖啡馆里,我一时脱口而出,把“表现现实主义”这样一个标签式的词语贴在了刘家琨的身上。
当时我刚从一个冗长的学术会议中脱身出来 。。。。”
keys:
爱丁堡, 街角咖啡馆, 脱口而出, ...主义, 把标签贴XXX身上, 学术会议, 脱身....
(真不经常碰到有人像连珠炮似的把我恶心得这么彻底的,大家可以点击链接感受: “恶心一刻” )
这样开头有助于交代时间地点吗,还是对主题思想的环境表达有什么帮助,为什么总是咖啡馆?
名人好像都这样,尤其是在这个老不死的欧洲大陆上,
当地人就不说了,打小,大早上睁了眼就拿着咖啡往进灌,就根咱们喝糊辣汤似的。
在亚洲或美洲,没有这么多咖啡馆,国内肯德基,麦当劳什么的倒不少,环境也还可以把,我怎么从来没见过有人写 :

“我在街角的 KFC,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忽然......”
(看了这样开头同志们不觉很反胃吗? 写在这里是,前两天在abbs看到转的《建筑师》上"冯路“的一篇文章,主题很无聊就不说了,
转:
“ 去年四月,在离爱丁堡大学不远的一个街角咖啡馆里,我一时脱口而出,把“表现现实主义”这样一个标签式的词语贴在了刘家琨的身上。
当时我刚从一个冗长的学术会议中脱身出来 。。。。”
keys:
爱丁堡, 街角咖啡馆, 脱口而出, ...主义, 把标签贴XXX身上, 学术会议, 脱身....
(真不经常碰到有人像连珠炮似的把我恶心得这么彻底的,大家可以点击链接感受: “恶心一刻” )
这样开头有助于交代时间地点吗,还是对主题思想的环境表达有什么帮助,为什么总是咖啡馆?
名人好像都这样,尤其是在这个老不死的欧洲大陆上,
当地人就不说了,打小,大早上睁了眼就拿着咖啡往进灌,就根咱们喝糊辣汤似的。
在亚洲或美洲,没有这么多咖啡馆,国内肯德基,麦当劳什么的倒不少,环境也还可以把,我怎么从来没见过有人写 :

“我在街角的 KFC,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忽然......”
或是
“在纽约的街角的 starbucks ...... "
“我在街角的大 M 暧昧的黄色霓虹灯下,一手拿着已经冷了的汉堡包,一手急速的写下了...... ”
什么的。
这样在说话写文章时,矫情的贴标签,真不知道作者想传达给读者些什么信息。
还拿出来在“建筑师”上发,杂志社怎么就发了,你知道有多少学生在看吗,
咱年龄大了,听不懂看不懂就算了,但学生时代受这样的“核心期刊”的影响有多大是不用说的,这种“酸劲”也是种特色吗,
不过这年头兴“小众” ,越小越牛
没什么,就是看了这种东西忍不住地想骂街,虽然人家听不到,不过还是说出来舒服些。
“我在街角的大 M 暧昧的黄色霓虹灯下,一手拿着已经冷了的汉堡包,一手急速的写下了...... ”
什么的。
这样在说话写文章时,矫情的贴标签,真不知道作者想传达给读者些什么信息。
还拿出来在“建筑师”上发,杂志社怎么就发了,你知道有多少学生在看吗,
咱年龄大了,听不懂看不懂就算了,但学生时代受这样的“核心期刊”的影响有多大是不用说的,这种“酸劲”也是种特色吗,
不过这年头兴“小众” ,越小越牛
没什么,就是看了这种东西忍不住地想骂街,虽然人家听不到,不过还是说出来舒服些。
2007年12月4日星期二
国内被封了
迪斯尼的七仙女

enchanted 迪斯尼 的新电影,
今天晚上和徐洋去看,还是迪斯尼的风格,
但是结构很像七仙女下凡的故事(不知是不是我太敏感了)
很简单的故事,看的人很高兴,就是将积极看待人生之类的。
播放完,周围的人们都很高兴,唱着跳着就出场了,(电影有歌舞部分)
走在街上,看着这些异乡的街景,像电影还没完似不那么真实。
回到家就听一个广播里的主持人批判这电影不真实,造作什么的,就是法国人说美国人那一套。
觉得干嘛那么认真呢,一个东西,让大家都高兴,不也挺好吗,
每天都去关注社会阴暗面,劳苦大众,是很真实,但不也挺累的吗。
有时候也不用太认真了,做设计,一个个苦大仇深的,都是为了拯救世界来当建筑师,
“累”字。
有时候换换脑子,轻松自己,娱乐别人,不是每分每秒都需要那么真实。
坂茂-蓬皮杜工作室
真有宣传意识!!
瞥见里面正在做的模型。
感兴趣他这个方案的连接在下面。
个人不是很喜欢。
http://www.centrepompidou.fr/Pompidou/Communication.nsf/0/53D301C4922CF6A0C1256D970053FA70?OpenDocument&sessionM=9.2&L=1
2007年12月2日星期日
细节,啊~细节
我来自盗版帝国,yeah!!!!

他的方案还挺有意思,值得看一下。一个法国国内混得比较好的建筑师,理论是偏寻求最近本简单的建筑元素,像是只为了基本功能而产生的工业建筑这样的例子。
jacques ferrier
2007年12月1日星期六
跟Richard Rogers参观蓬皮杜

城市形态研究--复习 :(
figure urbain (Fr)
urbain Figure (En)
城市形态(研究)(中)
这是在这边上课后,感觉在设计方面第一个重新认识的内容,belleville确实是一个以严谨扎实的建筑基础教育见长的学校,或说这里的有一部分老师是这个风格,
michelle kagan, 曾被 密斯.范德罗 奖提名,原belleville核心研究所woonoo的成员(坚持柯布风格,出了名的“又臭又硬”,随着领军人物的退休好像解散了,以前柯布的同事)
现在我Master 1的设计课老师,就是其中一个。酷爱逼我们做模型,(我把大学sketchUp替我省下的都要补回来了)
这次的题目是 欧洲城市规划,但最后到1:500 的建筑设计深度,
基地:porte mailllo ,在巴黎的第一圈绕城公路,和巴黎东西向主轴线(经过卢浮宫,凯旋门,香榭丽舍,德方斯大门。。。)
极为重要,和特殊,甚至敏感的位置,但现状很混乱,复杂。绕城公路和轴线的交叉,会议中心和塔楼,绿地,以及巴黎西侧的大型绿地公园(约4*2 km)。
没有具体要求,塔楼/底层/面积 都随便,功能建议:博物馆+公共空间(后来发现,老师比较着重公共空间)。
条件就差不多了,在第二/三周,让我们每个人作“figure urbain”。个人没有太理解,几乎没有同学理解,呵呵。听说是那个所的特色。
给老师连续两次带来”惊喜“,之后被深刻打击的过程就不废话,(老师直接叫我”形式主义“,咱也有”主义“了)
之后终于搞明白,什么是他们的figure urbain, 就是做各种尝试,来研究一个,或几个新介入环境的建筑是如何影响区域空间环境的。
好像挺简单,大家都知道,我倒是这次才真的明白了。
kagan很讲逻辑,讲空间结构(建筑内的,和城市区域的),经常偏激的讽刺各位大家熟悉的大牌,柯布对他来说就像永远的标准,过去了,没有更好的。
怎么说呢,以前经常听说的法国学校,和belleville的特点,对城市文脉,环境的重视,强烈的逻辑性,现在开始慢慢明白一点了,呵呵,回学校来补基础了,挺有意思。
urbain Figure (En)
城市形态(研究)(中)
这是在这边上课后,感觉在设计方面第一个重新认识的内容,belleville确实是一个以严谨扎实的建筑基础教育见长的学校,或说这里的有一部分老师是这个风格,
michelle kagan, 曾被 密斯.范德罗 奖提名,原belleville核心研究所woonoo的成员(坚持柯布风格,出了名的“又臭又硬”,随着领军人物的退休好像解散了,以前柯布的同事)
现在我Master 1的设计课老师,就是其中一个。酷爱逼我们做模型,(我把大学sketchUp替我省下的都要补回来了)
这次的题目是 欧洲城市规划,但最后到1:500 的建筑设计深度,
基地:porte mailllo ,在巴黎的第一圈绕城公路,和巴黎东西向主轴线(经过卢浮宫,凯旋门,香榭丽舍,德方斯大门。。。)
极为重要,和特殊,甚至敏感的位置,但现状很混乱,复杂。绕城公路和轴线的交叉,会议中心和塔楼,绿地,以及巴黎西侧的大型绿地公园(约4*2 km)。
没有具体要求,塔楼/底层/面积 都随便,功能建议:博物馆+公共空间(后来发现,老师比较着重公共空间)。
条件就差不多了,在第二/三周,让我们每个人作“figure urbain”。个人没有太理解,几乎没有同学理解,呵呵。听说是那个所的特色。
给老师连续两次带来”惊喜“,之后被深刻打击的过程就不废话,(老师直接叫我”形式主义“,咱也有”主义“了)
之后终于搞明白,什么是他们的figure urbain, 就是做各种尝试,来研究一个,或几个新介入环境的建筑是如何影响区域空间环境的。
好像挺简单,大家都知道,我倒是这次才真的明白了。
kagan很讲逻辑,讲空间结构(建筑内的,和城市区域的),经常偏激的讽刺各位大家熟悉的大牌,柯布对他来说就像永远的标准,过去了,没有更好的。
怎么说呢,以前经常听说的法国学校,和belleville的特点,对城市文脉,环境的重视,强烈的逻辑性,现在开始慢慢明白一点了,呵呵,回学校来补基础了,挺有意思。
2007年9月28日星期五
结婚,按快门。
巴黎的月亮
开始发牢骚了,先说法国的建筑学制,就版得不说了,最新2007版,3年的本科学位,再加2年的master(研究生)然后经过4/6个月的实习,获得法国国家建筑师文凭。
我的情况,中国5年本科教育,建筑学学士文凭,两年工作经验,竟然让我从第三年开始读,疯了,不过他们对中国的本科同学都是这么残酷,不知对别的国家是怎么算的。
在上海工作时,因是一个法国公司,有很多法国实习生,5/6年级的都跟着我干,现在我却要变成他们的小学弟了。没话,于是开始了这次的主题事件,申请换年级,自己想怎么也应该从master开始上吧,就申请升一年级。
2007九月18号。注册:
先问巴黎报道注册的老师,怎么改,回答简单,这是我不管,去找校长吧。好,到了校长哪,很客气,我说觉得这个年级有点低了,他很含蓄的说:“我不是说belleville比别的学校好,但怎么说这里教学的体系是不一样的。” 说了半天,借之前工作单位的名气,校长说他和我们以前的老板是朋友什么的,然后让我准备一下申请信和我的材料,作品集什么的,他会帮我转交给commission(一个评定委员会),好吧。
19号,把材料拿来,校长不在,留在了他的秘书那里,说过几天和我联系,一直没有消息。
24号,到了选课介绍的日子,没办法,吧三年级和master1的老师都听了个遍。整整两天,但是对练习听力很有帮助。结束后去找校长,说是已经通过了,你去三年级的办公室办手续就可以了,心情舒畅得去了办公室,管这个事的人下班了。和另一位女老师解释了半天,比较清楚了,但还是要第二天再来。
25号,又来,管这事的人到了,看着就傻傻的,解释了半天,但她好象找不到我的材料了。又说和另一个人搞混了,又是和秘书确认,又是找校长,说没办法。要等等,明天早上你再来吧,没话,我的材料都能搞丢了,算了不发脾气了,又是求人家。
26号,早上按说好的到了办公室,问了一句莫名其妙的什么上学期上了某某老师的课没有,(有没搞错,我已经说了无数次我刚刚到巴黎)不过之后她马上写了一张条子说统一某某换年级的。让我去管master的办公室,谢过,想这下总可以了吧,这边竟说今天不上班,明天下午带材料过来吧,(不上班你在这干嘛呢你?)
27号,下午到了,总该没事了吧,排了会队,他就说一句,上楼找我同事,我操,看我排队你爽是不是。上楼,说明情况,那家伙竟然又出问题了,说不能这样换年级之类的,有病啊你,校长,委员会都同意了,你在这捣什么乱?说我已经来第四次了,“今天不办这事,明天下午再来吧” 还加一句“这事还不一定呢”。。。。。。
(老子地铁票不要钱是不是。)怎么谁都想管一下,这倒是和上海那嘎达很像,有什么办法呢,明天再来吧,就希望跑来跑去能把这事办完也就行了。
希望明天不会又让我找什么人,或后天再来的问题。
不爽,想买个手机也没买成,(虽然我没银行帐户,没有居留,没有支票,没有信用卡,但我还是想要那个电话阿)
28号,终于拿到新的学生证了,master 1 ,呵呵,爽就一个字。趁自己还年轻(小于26岁)卢浮宫免费,等会和徐洋去转转。
。。。。。姜元space
我的情况,中国5年本科教育,建筑学学士文凭,两年工作经验,竟然让我从第三年开始读,疯了,不过他们对中国的本科同学都是这么残酷,不知对别的国家是怎么算的。
在上海工作时,因是一个法国公司,有很多法国实习生,5/6年级的都跟着我干,现在我却要变成他们的小学弟了。没话,于是开始了这次的主题事件,申请换年级,自己想怎么也应该从master开始上吧,就申请升一年级。
2007九月18号。注册:
先问巴黎报道注册的老师,怎么改,回答简单,这是我不管,去找校长吧。好,到了校长哪,很客气,我说觉得这个年级有点低了,他很含蓄的说:“我不是说belleville比别的学校好,但怎么说这里教学的体系是不一样的。” 说了半天,借之前工作单位的名气,校长说他和我们以前的老板是朋友什么的,然后让我准备一下申请信和我的材料,作品集什么的,他会帮我转交给commission(一个评定委员会),好吧。
19号,把材料拿来,校长不在,留在了他的秘书那里,说过几天和我联系,一直没有消息。
24号,到了选课介绍的日子,没办法,吧三年级和master1的老师都听了个遍。整整两天,但是对练习听力很有帮助。结束后去找校长,说是已经通过了,你去三年级的办公室办手续就可以了,心情舒畅得去了办公室,管这个事的人下班了。和另一位女老师解释了半天,比较清楚了,但还是要第二天再来。
25号,又来,管这事的人到了,看着就傻傻的,解释了半天,但她好象找不到我的材料了。又说和另一个人搞混了,又是和秘书确认,又是找校长,说没办法。要等等,明天早上你再来吧,没话,我的材料都能搞丢了,算了不发脾气了,又是求人家。
26号,早上按说好的到了办公室,问了一句莫名其妙的什么上学期上了某某老师的课没有,(有没搞错,我已经说了无数次我刚刚到巴黎)不过之后她马上写了一张条子说统一某某换年级的。让我去管master的办公室,谢过,想这下总可以了吧,这边竟说今天不上班,明天下午带材料过来吧,(不上班你在这干嘛呢你?)
27号,下午到了,总该没事了吧,排了会队,他就说一句,上楼找我同事,我操,看我排队你爽是不是。上楼,说明情况,那家伙竟然又出问题了,说不能这样换年级之类的,有病啊你,校长,委员会都同意了,你在这捣什么乱?说我已经来第四次了,“今天不办这事,明天下午再来吧” 还加一句“这事还不一定呢”。。。。。。
(老子地铁票不要钱是不是。)怎么谁都想管一下,这倒是和上海那嘎达很像,有什么办法呢,明天再来吧,就希望跑来跑去能把这事办完也就行了。
希望明天不会又让我找什么人,或后天再来的问题。
不爽,想买个手机也没买成,(虽然我没银行帐户,没有居留,没有支票,没有信用卡,但我还是想要那个电话阿)
28号,终于拿到新的学生证了,master 1 ,呵呵,爽就一个字。趁自己还年轻(小于26岁)卢浮宫免费,等会和徐洋去转转。
。。。。。姜元space
订阅:
博文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