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8日星期二

面对面

卢浮宫 ---“建筑师面对面”脱口秀之2

 ------------------Jean Nouvel / 努维尔

(前一回是sanna.没带相机呵呵)

建筑师和相关人士脱口秀。
因为是音乐厅项目,就有指挥家,之类。

头次是博物馆,就是sanna和艺术家聊。

在说明
"活要大家一起干,我建筑师也不是万金油,
多谢各专业专家配合之后。"

有句话挺有意思:

"J'essaie de être un architecte contextuelle, même aujourd'hui ça ressemble un mot négative ."

“我试着做一个文脉建筑师,虽然在今天这好象是个个贬义词。”
Posted by Picasa

Jeff Koons @ Versailles

Jeff koons

一个美国当代艺术“大师”受凡尔赛宫邀请,做个人展览。
(这是凡尔赛第一次做当代艺术个展)

上个周六,凡尔赛有特别的夜游凡尔赛活动。就是看看宫廷里晚上点上灯是什么样子。加上刚好有jeff koons的展览,自然去转一圈。

就象照片里那样,这个波普大师,最世俗的表现方式就这么直接的杵在了古典圣殿当中。

当然有喜欢的有抗议的,觉得反正是临时展,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倒是想到故宫里的“星巴克”,希望那也仅是个过客就好了。
Posted by Picasa

2008年11月15日星期六

一齐动手,盖房子

Every on is a city maker.

(Posters , yale institute,2004, mvrdv)

SKETCH UP the revolution from GOOGLE, 3D for every one !!!


一直在考虑建筑师现在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行业,
而且现代社会分工也基本消灭了DIY(赵兄名言啊)的可能性。(除了在一些乡村中)
诗会一直这样继续下去呢,还是会出现一些,建筑俱乐部,盖房子爱好者这类的社会活动。
或是会有像 IKEA这样的地方做一些自己DIY的半成品呢。
最近在做毕业论文,是关于城市建筑更新改造方面的,
一个西班牙同学推荐一个视频,很有意思,不废话了

在此共享:

2008年11月14日星期五

新电脑

买了我这辈子(目前为止)最贵的的消费品。
一个笔机本.
终于自己买了个新的笔记本 (第一个是姑姑的,感谢阿)

在建大,三天两头抱着沉重的大白世纪之星,
(在校警奇异的目光之下),
屡屡光顾南门的修电脑铺子, 最终荣誉获得 "贵宾积分卡"

发誓 --------- 非要搞个修的时候好拿的.

3年过去了终于把这笔钱花出去了.
记着当时和 薄胖子一起眼馋苹果(赛格一楼的),
但因为实际软件问题.... 想想 和咱没啥关系.

这么多年,科技进步了,老乔想开了,windows 也能用了....
(D版软件们,兄弟离不开你们阿.....)

学生开学这边优惠,趁着可能是这辈子最后的学生身份,
洋洋得意的把假期实习所得交给了人家.

特别的......哦...主要就是好看.....
其他都是缺点,就不说了,呵呵


加个视频吧:
(注:视频中的工厂在上海,全世界都是从上海寄出来得,
但中国苹果到货却比哪都晚,老乔不是什么好东西阿)



2008年10月13日星期一

虚拟建筑>>

发现个好玩的,虚拟紫禁城.
好像是和IBM 合作的。
应该使用了一个游戏的平台,重新作了场景就是了,还有聊天什么的功能都保留了。
挺好玩的,大家自己看吧。

http://www.virtualforbiddencity.org/FCBSTWeb/web/index.html#link=

下载,注册,或者作为游客既可以了.
COOLLLLL.////

2008年9月23日星期二

都挺好





都好,但还是前几个更刺激!!!
Posted by Picasa

吓一跳





这人不开玩笑啊.结构的设计,设计的深度.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啊/
Posted by Picasa

回归!!!

先发张非发不可的/

终于回来了。我家网终于好啦,哈哈哈哈开学了,实习快结束了/
对了,假期出去玩了一圈。
照片开始发啦。

先说这个,朗香是个惊喜,在书本上以如此熟悉的建筑,
没有期待太大的惊喜,但当时确实又被镇了,主要是里面,但又不让拍照,
在这边时刻想着不能连累同胞形象的我,当然有一次向不近人情的规定妥协了/
但是,他没写不能摄像,于是XY同学无所顾忌的把里面拍了个遍,哈哈!!!
回头和大家看视频。

待续///
Posted by Picasa

2008年8月29日星期五

Back to paris!

paris-lyon- rongchang-basel(swiss)-vitra(germany)-dijon-paris.

the trvel of "le corbusier" and " herzog de meuron"

internet still don't works/now in office (so sorry for in english)

hope:
the images can comming soon....

2008年8月8日星期五

网坏了

网坏了。一个月了。
原因不明。
下星期出去玩/
只能回来后再想办法了。
各位 奥运快乐

2008年7月1日星期二

放假不休息,实习!

下星期开始去画这个: Philharmonie de Paris



具体好像是音乐厅里面

2008年6月14日星期六

Monumenta 2008 Richard Serra Grand Palais



Richard Serra 在巴黎大宫的作品"散步”,5个大铁片,14m高,当然有一堆摆放的理由和说法,重要的一点还是“移步换景” 。这老兄还感慨当年要是没有日本之行就不会有现在这些作品,没话,日本早发展那么多年可真占到大便宜,欧洲的东方思潮大只知道日本的,高品质一点的都归到日本名下,什么园林,哲学,禅 .... 跟他们解释也麻烦,本来文化吗,有地域性,没有政治性。(跑题)

因为他作品的主题和空间联系紧密,所以搞建筑的总是很感兴趣。摄影课老师把它安排成作业拍摄主题,硬是白天晚上两次对着几个大铁片一个劲地转。
回学校暗房不知因为药水没配好,还是底片过期或跑光了,冲出来一看,算了还要改天再去,以前都是人家冲胶卷,没想过还会冲坏,现在自己冲,啊呀,暗房还真挺麻烦的。(我爱数码相机!!!)
Posted by Picasa

2008年5月30日星期五

代尔福特建筑学院火灾

代尔福特 的建筑学院着火。

我们两个月前刚去那里交流来着,真是世事无常阿(幸无人员伤亡。
挺可惜的,一是建筑本身挺有意思,还有就是那里的学生们的记忆里的一份损失。
就像东楼要是烧了,我们也会挺伤感一样。当让老师学生们的损失就不用说了。
贴张照片吧。
这是那里一个典型的教室,本来层高很高,但因学生增加,又加了夹层(那个玻璃盒子)。
这个夹层没有下面的柱子,挺牛的,效果也挺好。

红烧猪蹄+红酒

今天发现这个组合很牛。

一杯波尔多红酒,啃一个红烧猪蹄,
(生活很简单,也很美好)


想想,很多事不就是这么回事吗。
现在流行中西结合,
今天算是发现点实惠的。哈哈哈

人民的建筑师

前两天和同学聊天,忽然说起,安藤和伊东谁更牛?胡扯一阵,找一日本同学问问他们国内情况。

想了想说,

安藤 ---- 人民 的建筑师
伊东 ---- 建筑师 的建筑师
sanaa--- 建筑学生 的建筑师

其他两位暂不废话,呵呵,大家想法都不同。
但说到这个“人民的建筑师”显然这里说的,
不是我们的语境,不是一生任劳任怨为人民服务的意思。

但简单的说就是 “妇孺皆知”这么个标准的吧
(他说,这和安藤独特的成长经历,还有很多事都有关系)

我想更多的就像,作家巴金,或是马友友,这么个劲的。
老贝,或是被封为爵士的福斯特,在他们那也就是这个感觉吧。

但想想我们的建筑师,能被称为人民的建筑师的,
梁思成吗,但是问问周围非本专业朋友,又有几个了解的呢。
活着的,我一下子还是说不出来。

慢慢来吧,有些事还要慢慢来阿

2008年5月7日星期三

补课

说实话,到了,进去了,才算是搞清楚了。 大学就该搞清楚的东西,拖到现在,呵呵,“懒”字 到巴黎半年了,才去看柯布的吊脚楼, 就想到咱还没上过华山呢,人总是这样。


这里的能打开,形成"转圈走"流线的大玻璃墙基本打不开了,不,听管理员说,可以打开,但之后就关不上了。
另外柯布的这个躺椅,比他的那个椅子舒服太多了。

2008年5月1日星期四

过节 + 第五次盖房子

过五一节了,大家快乐啊。

听说建大盖房子活动第五次正在进行中,真是高兴。
当时的梦,现在看见活的了。 真是 %#……—¥*
一开始是同学们自己出钱,现在是组织的人发钱了,但只是6/7 个名额

不由得想到开始大家起名字的时候,
令我记忆犹新的还要算是, 赵辉同学的 :空间 DIY
相比后来我们那个泛着理工科学院气的 :实体空间建造展

不由得感叹: 有些事确实是要靠天赋的!!!

2008年4月19日星期六

CCTV 4


今天咱去了!!!

Posted by Picasa

出点力


昨天晚上咱也anti cnn了,
等会真正的行动就开始了,一辈子没有几次能为国家干点什么的。
今天就好好得出自己一份力吧。

2008年4月5日星期六

风车


不能免俗的荷兰风车,有的是新盖的,自然能转,在作为参观项目的同时还能用,用来切木头,之类的力气活。
Posted by Picasa

前卫


有一个听说过,没见过的。参观了里面,但不让照相,怪不得建筑史里没见过她内部的照片,呵呵。
很多墙都能活动,为了灵活限定空间什么的,要说的是,后面那些房子和他是一个年代的,
这样比一比才感觉出什么叫“前卫”阿!!
Posted by Picasa

小奢侈

小奢侈一下,
在鹿特丹,
oma 的 Kunsthal 博物馆下面一个小餐厅。
也算为了oma消费一次了。
Posted by Picasa

又要见荷兰了

明天和同学一起,去戴尔福特和那的学生交流.
三月初刚回来,四月初又要去了,这频率也高了点,
我倒是没意见,就是银行卡越来越瘦了.

边上是上次去阿姆斯特丹的公厕,听说过没见过. 见了真得当然要试一下,哈哈.
Posted by Picasa

2008年3月10日星期一

第一学期结束了,
呵呵明其实现在第二学期已经开始了,刚一个星期。
这里想把自己过得这半年小记一下,

(注:以下内容主观性较强,相关对比主要基于个人在国内,西建大受教育及在上海的工作背景,以及对于在巴黎美丽城硕士第一个半年的个人选课的学习经历,不适合于泛化)

先说什么呢:

总的说,因为这里的课都是自己选的,而且范围很大,对这一点十分满意。怎么说呢,起码选错了你也没什么好抱怨的,只怪你自己阿,哈哈。

和国内一样,都是一个主要设计课,搭配一些其它的相对副科,但是就是多了一个:这里叫“seminaire”研究所,其实就是后来论文的选题,一直持续三个学期。

说主课,设计吧:

这学期选的是一个相对传统,或说是保守的老师。(这里老师什么样的都有,所以以下的描述不适合于扩大到整个学校风格)

一些大家经常听说的东西:

有一部分老师很推崇柯布的东西(比如我碰到这个,最铁的那个老头退休了,呵呵)
老师,有些固执,偏执,不接受其他风格之类的,但是在他们自己坚持的这些东西上,确实是内功深厚的。

上课过程中:

在这个老师这里,从设计发展过程上来说,十分重视前期 概念设计(就是实际的理论阶段,这里的概念还不是那些很高深的哲学的内容,挺实在的)从城市尺度开始,我感觉这也是欧洲设计的一个极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们想坚持的
(参照,有一个竞赛 的评选方式:europan 。 在国内可买到盗版,或正版书,两年一届。对城市的关系处理,不是设计前期内容,而是设计第一组成部分,及方案的基础。)在这一点上,个人觉着比大学时明确而坚决。
(又有废话:在西安上学,所以从来对于方案的背景及文脉以有着相当的重视程度,还有前一阵看到一本时代建筑上有翻译 jean nouvel的一片文章,主题比较老套,文脉,简单说方案背景是建筑的成因,所以建筑是有唯一性的。事情是螺旋发展的,转了一圈又转回来了)

然后方案发展中对“空间”的看待更加具体,一个空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有一个位置,一个尺度,和城市适宜的产生条件及联系关系,光线,室内外的关系,每个空间单元之间的联系和关系。。。。这些基本的东西在这里都变得不那么抽象了,以前设计中,可能因为一两个比较好的原因就可以继续下去(几个小效果,呵呵),在这里和多因素都会较全面的要求被分析,简单的说,不是说:"这个空间如何如何”,而是:通过对与哪几个方面,出于什么原因或目的,进行了如何的处理,最后形成了这样一个场所。
反正就是这些强化基本功的东西。

来到欧洲,跟了这老师半学期,发现建筑史是连续的,以前在个人印象中,现代主义之后,和当代这一块是跳跃的/
这个老师水平其实还是很不错的,经常随口说的一些东西,都正好给了我一些长期疑问的解答,当然我水平就那样,可不是什么博览群书的好学生。
比如,荷兰建筑业的大胆前卫风格,和二战中受重创,之后大兴土木建设城市的建筑实践经验是分不开的。
比如一些现在大家眼前一亮的设计,其实也是受到之前大家的相关设想或理论影响的,只不过这些前人,就像那些永远听不完的老摇滚乐队,
对于一个18岁后才接触建筑设计,20岁才关注西方建筑的中国学生来说希望很全面了解,是不容易的一件事,没什么办法,大家多读书吧。
有翻译得先看翻译的,省时间啊,看不过瘾了再看原版也不会浪费你的时间的。
现在觉得学法语不多的好处之一,就是可以看原版的”走向新建筑“这种不长,又很精妙的小书。
(有个老师,是康的学生,竟然数了不同版本的”走向新建筑“中,”空间“这个词出现的是越来越多的。)
我总是在东扯西扯,思绪混乱,
说到着,又要注一下,这是适合大多数人的方式,个别天才确实不能一概而论,有人从来不看杂志,因为它更需要自己思考,而不要受到别人的一点影响,比如那个做牙刷什么的philippe stack。

插一句,有一天讲一个方案,说到"存在主义--存在就是合理的,不用解释.”类比作方案。 以前有个老师形容是 "拍脑瓜,灵光一闪出来的."
这样是一种状态.但不是一种能够可以持续发展的状态.因为你很难保证你灵光一闪的时间及品质.
这么说.做设计是有方法的,什么方法,别问我,正想呢.要是在这边这两年能想通了,那就算是赚大了.

另一方面,负面的,这个老师好像还有受巴黎美院教学系统的影响,他自己也这么说来者,对于方案与后期与如何实现不够重视,这么给我说过:”我们先把空间的问题解决了,再来看怎么把它盖起来“//// 我当时都没话了。
( 前题是,为了解决一个大体量的支撑,我希望由一些有功能的小单元提供支撑结构。)
(但问他问题时,看他对结构系统还挺了解的,包括一些同学比较特殊的结构体系,比如OMA类型的。可能这老头打心眼里没把这这算到教学内容里吧。)
后来在方案介绍时,他请来的另一个建筑师也提出来这个问题。因为他们是朋友,听口气好像这已经是我们老师一个长期问题。

再顺便提一句,这里每个学期结束,设计课都会有公开讲图 (presentation),回请其他的建筑是来参加,个人觉得这非常好,学生可以锻炼,大家可以交流。还可以听到其它不了解你和你的方案的建筑师的意见。。。。
(每次都憋不住不说,那个XX周文霞,同志们辛辛苦苦,五年就讲那么一次毕业设计,都没耐心听,催着“从入口到出口顺着讲一下就行了”/ 。。。。。。没时间就别来啊你!!!)
看来以前的老师们是都太忙了,一学期最后就是黑着头把图一交,和同学/老师之间很难完完整整到最后大家交流交流的。但这里一个老师也要带十几,二十个学生的,和以前来两个老师带一个班数量差不多阿。

这里的学生和老师都兴做模型。上学期结束时,第一次看到一个学期,一个学生做的模型,一张桌子都摆不下的,从小比例一个指头大小,到大比例半人高的。算算有十来个吧,平均每个星期1.2个吧。(原来杂志上那些照片是真的)
相比,我上大学的时候,从没见过这样的。
提一句,这里有两个香港同学,才知道他们那也是这样的,模型最重要。当然这样一来,有一个男孩的模型水平确实令我十分佩服,那真的叫又快又好(我一般很少夸人啊)。

当然,这样的环境下,电脑的平均能力是相对弱的。
(个人认为,在学习他们长处的同时,应该有效利用自己的优势,比如咱们的软件方面,或是很多朋友的手绘方面的能力,
毕竟还是要评分,大家也还都是要毕业的,所以在满足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适当的发挥自己的长处,还是很有效率的一个方法。)
(刚看了谢兄写的东西,佩服阿,有点长,但句句都是实在话啊,另外你那外卖没白送阿,除了工钱看来还收获了不少心得阿, "哪家还有送外卖的活?"


看到谢兄连自己的心路历程都写了,那我也配套不是

其实,选这个学校时心情比较复杂,为什么选这个学校,真说能说一大堆,有人想听吗。。。。

到最后很简单,妈的,只选贵的,不选对的,这个世界不存在性价比,都说这个最难考,要求最高,好就他了。
是真的,不和大家开玩笑。其实以前也问过很多人,还买过一本法国出的20来个建筑学校介绍的书,
最后发现法国的学校各有各的说法,但是belleville N...年以前,被某记不清楚名字的评论家评为全球建筑基础教育最好的十个学校之一,法国就他一个。
然后走访过巴黎的几个学校,和那些学生聊天,出了统一地说自己学校好之外,都还会提到的总有belleville。
另外关于,学校对柯布的态度,在法国学习的方向取舍,以及犯贱的想找茬的我的奋青情绪 ,等等等等。。。。
(这个还是参考谢兄的比较有意义,但说是不是最好的,这个觉得也很难说,毕竟还是个体最重要,也不会有人上完所有学校的,就算最好之一吧)

这个老师比较喜欢说的,
simple , clear and strong.(这个我个人是十分赞成的)
你想一想柯布的阳光城市,就有点那么个方向的。(阳光城市作为一个规划概念挺好的,保持尺度是前提)
对于具体形式,被柯布归为“styles"(风格)里面的,而不是"architecture"(建筑学)的范围

一切都是要有逻辑的,包括形式,比如说一个自然形态,对于他是欠缺逻辑的。
简单的说,圆,方,三焦,椭圆...这些最基本的几何元素,是最基本的逻辑形态。

除了柯布的”纯净主意“的影响(超越风格,地域,文化,的人类所共同认知的基本元素,(后来的国际主义)
从他们的古代,希腊,落马,对于几何形态的追求,就已经是很重要的内容,虽然后来柯布觉着那些装饰还是掩盖了这些最基本的元素。
也是老师反复强调的:减法设计,“用橡皮做设计”。
又是些老生常谈,但想想,对于现在的建筑设计状态,这句话听值得听的。

相反的,那些自然或自由形态,是很难用逻辑关系来描述的,(当然,盖里,哈迪德,自然得成了他经常取笑的对象)

呃。。。。。
好像说完了。
谢谢



感觉自己脑子里确实乱阿,这也是这一时期状态的真实写照,获得大量信息,却还没有理出头绪。










2008年2月5日星期二

过年啦,使劲考试

大家过年好,
最近正在考试,默写,画图,写法语作文。
无边无际的模型。。。。

不管怎样还是要 祝大家新年快乐。

2008年1月25日星期五

牛。。。



越来越觉着,这老头是个干实事的。

2008年1月15日星期二

挂历

日内瓦边境的山路上,
忽然想到小时候挂历里的图片好像就是这样的。
那天有点阴天,
在山上看着地下的云层,其中若隐若现的小村子,小房子
十分漂亮阿

Posted by Picasa

在山上

冰天雪地里,热热闹闹一天
Posted by Picasa

2008年1月14日星期一

小雪人


帮人从雪坑里往外推车,
穿着大雪脚板不停的摔跤,
在雪地上打滚,印“雪蝴蝶”
鞋和裤子灌满雪,
GPS没信号,
在山顶上吃冰冻野餐
看别人摔跤学野外滑雪。
听小鸟开会。。。。

在下山路上,找个只有小动物脚印的地方,
再堆个小雪人,

三个人在雪山上的一天也算完满了。
Posted by Picasa

小山顶上

到了我们一天踏雪的目的地-一个小山顶,

空气很好,可见度很高,
能看到很远处的山峰层层叠叠的,
还有一小缕阳光穿过云层照下来,
照在画面深处冰天雪地的山坡上,

吃了点东西,休息一下,又来了精神。
Posted by Pica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