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结束了,
呵呵明其实现在第二学期已经开始了,刚一个星期。
这里想把自己过得这半年小记一下,
(注:以下内容主观性较强,相关对比主要基于个人在国内,西建大受教育及在上海的工作背景,以及对于在巴黎美丽城硕士第一个半年的个人选课的学习经历,不适合于泛化)
先说什么呢:
总的说,因为这里的课都是自己选的,而且范围很大,对这一点十分满意。怎么说呢,起码选错了你也没什么好抱怨的,只怪你自己阿,哈哈。
和国内一样,都是一个主要设计课,搭配一些其它的相对副科,但是就是多了一个:这里叫“seminaire”研究所,其实就是后来论文的选题,一直持续三个学期。
说主课,设计吧:
这学期选的是一个相对传统,或说是保守的老师。(这里老师什么样的都有,所以以下的描述不适合于扩大到整个学校风格)
一些大家经常听说的东西:
有一部分老师很推崇柯布的东西(比如我碰到这个,最铁的那个老头退休了,呵呵)
老师,有些固执,偏执,不接受其他风格之类的,但是在他们自己坚持的这些东西上,确实是内功深厚的。
上课过程中:
在这个老师这里,从设计发展过程上来说,十分重视前期 概念设计(就是实际的理论阶段,这里的概念还不是那些很高深的哲学的内容,挺实在的)从城市尺度开始,我感觉这也是欧洲设计的一个极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们想坚持的
(参照,有一个竞赛 的评选方式:europan 。 在国内可买到盗版,或正版书,两年一届。对城市的关系处理,不是设计前期内容,而是设计第一组成部分,及方案的基础。)在这一点上,个人觉着比大学时明确而坚决。
(又有废话:在西安上学,所以从来对于方案的背景及文脉以有着相当的重视程度,还有前一阵看到一本时代建筑上有翻译 jean nouvel的一片文章,主题比较老套,文脉,简单说方案背景是建筑的成因,所以建筑是有唯一性的。事情是螺旋发展的,转了一圈又转回来了)
然后方案发展中对“空间”的看待更加具体,一个空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有一个位置,一个尺度,和城市适宜的产生条件及联系关系,光线,室内外的关系,每个空间单元之间的联系和关系。。。。这些基本的东西在这里都变得不那么抽象了,以前设计中,可能因为一两个比较好的原因就可以继续下去(几个小效果,呵呵),在这里和多因素都会较全面的要求被分析,简单的说,不是说:"这个空间如何如何”,而是:通过对与哪几个方面,出于什么原因或目的,进行了如何的处理,最后形成了这样一个场所。
反正就是这些强化基本功的东西。
来到欧洲,跟了这老师半学期,发现建筑史是连续的,以前在个人印象中,现代主义之后,和当代这一块是跳跃的/
这个老师水平其实还是很不错的,经常随口说的一些东西,都正好给了我一些长期疑问的解答,当然我水平就那样,可不是什么博览群书的好学生。
比如,荷兰建筑业的大胆前卫风格,和二战中受重创,之后大兴土木建设城市的建筑实践经验是分不开的。
比如一些现在大家眼前一亮的设计,其实也是受到之前大家的相关设想或理论影响的,只不过这些前人,就像那些永远听不完的老摇滚乐队,
对于一个18岁后才接触建筑设计,20岁才关注西方建筑的中国学生来说希望很全面了解,是不容易的一件事,没什么办法,大家多读书吧。
有翻译得先看翻译的,省时间啊,看不过瘾了再看原版也不会浪费你的时间的。
现在觉得学法语不多的好处之一,就是可以看原版的”走向新建筑“这种不长,又很精妙的小书。
(有个老师,是康的学生,竟然数了不同版本的”走向新建筑“中,”空间“这个词出现的是越来越多的。)
我总是在东扯西扯,思绪混乱,
说到着,又要注一下,这是适合大多数人的方式,个别天才确实不能一概而论,有人从来不看杂志,因为它更需要自己思考,而不要受到别人的一点影响,比如那个做牙刷什么的philippe stack。
插一句,有一天讲一个方案,说到"存在主义--存在就是合理的,不用解释.”类比作方案。 以前有个老师形容是 "拍脑瓜,灵光一闪出来的."
这样是一种状态.但不是一种能够可以持续发展的状态.因为你很难保证你灵光一闪的时间及品质.
这么说.做设计是有方法的,什么方法,别问我,正想呢.要是在这边这两年能想通了,那就算是赚大了.
另一方面,负面的,这个老师好像还有受巴黎美院教学系统的影响,他自己也这么说来者,对于方案与后期与如何实现不够重视,这么给我说过:”我们先把空间的问题解决了,再来看怎么把它盖起来“//// 我当时都没话了。
( 前题是,为了解决一个大体量的支撑,我希望由一些有功能的小单元提供支撑结构。)
(但问他问题时,看他对结构系统还挺了解的,包括一些同学比较特殊的结构体系,比如OMA类型的。可能这老头打心眼里没把这这算到教学内容里吧。)
后来在方案介绍时,他请来的另一个建筑师也提出来这个问题。因为他们是朋友,听口气好像这已经是我们老师一个长期问题。
再顺便提一句,这里每个学期结束,设计课都会有公开讲图 (presentation),回请其他的建筑是来参加,个人觉得这非常好,学生可以锻炼,大家可以交流。还可以听到其它不了解你和你的方案的建筑师的意见。。。。
(每次都憋不住不说,那个XX周文霞,同志们辛辛苦苦,五年就讲那么一次毕业设计,都没耐心听,催着“从入口到出口顺着讲一下就行了”/ 。。。。。。没时间就别来啊你!!!)
看来以前的老师们是都太忙了,一学期最后就是黑着头把图一交,和同学/老师之间很难完完整整到最后大家交流交流的。但这里一个老师也要带十几,二十个学生的,和以前来两个老师带一个班数量差不多阿。
这里的学生和老师都兴做模型。上学期结束时,第一次看到一个学期,一个学生做的模型,一张桌子都摆不下的,从小比例一个指头大小,到大比例半人高的。算算有十来个吧,平均每个星期1.2个吧。(原来杂志上那些照片是真的)
相比,我上大学的时候,从没见过这样的。
提一句,这里有两个香港同学,才知道他们那也是这样的,模型最重要。当然这样一来,有一个男孩的模型水平确实令我十分佩服,那真的叫又快又好(我一般很少夸人啊)。
当然,这样的环境下,电脑的平均能力是相对弱的。
(个人认为,在学习他们长处的同时,应该有效利用自己的优势,比如咱们的软件方面,或是很多朋友的手绘方面的能力,
毕竟还是要评分,大家也还都是要毕业的,所以在满足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适当的发挥自己的长处,还是很有效率的一个方法。)
(刚看了谢兄写的东西,佩服阿,有点长,但句句都是实在话啊,另外你那外卖没白送阿,除了工钱看来还收获了不少心得阿, "哪家还有送外卖的活?"
看到谢兄连自己的心路历程都写了,那我也配套不是
其实,选这个学校时心情比较复杂,为什么选这个学校,真说能说一大堆,有人想听吗。。。。
到最后很简单,妈的,只选贵的,不选对的,这个世界不存在性价比,都说这个最难考,要求最高,好就他了。
是真的,不和大家开玩笑。其实以前也问过很多人,还买过一本法国出的20来个建筑学校介绍的书,
最后发现法国的学校各有各的说法,但是belleville N...年以前,被某记不清楚名字的评论家评为全球建筑基础教育最好的十个学校之一,法国就他一个。
然后走访过巴黎的几个学校,和那些学生聊天,出了统一地说自己学校好之外,都还会提到的总有belleville。
另外关于,学校对柯布的态度,在法国学习的方向取舍,以及犯贱的想找茬的我的奋青情绪 ,等等等等。。。。
(这个还是参考谢兄的比较有意义,但说是不是最好的,这个觉得也很难说,毕竟还是个体最重要,也不会有人上完所有学校的,就算最好之一吧)
这个老师比较喜欢说的,
simple , clear and strong.(这个我个人是十分赞成的)
你想一想柯布的阳光城市,就有点那么个方向的。(阳光城市作为一个规划概念挺好的,保持尺度是前提)
对于具体形式,被柯布归为“styles"(风格)里面的,而不是"architecture"(建筑学)的范围
一切都是要有逻辑的,包括形式,比如说一个自然形态,对于他是欠缺逻辑的。
简单的说,圆,方,三焦,椭圆...这些最基本的几何元素,是最基本的逻辑形态。
除了柯布的”纯净主意“的影响(超越风格,地域,文化,的人类所共同认知的基本元素,(后来的国际主义)
从他们的古代,希腊,落马,对于几何形态的追求,就已经是很重要的内容,虽然后来柯布觉着那些装饰还是掩盖了这些最基本的元素。
也是老师反复强调的:减法设计,“用橡皮做设计”。
又是些老生常谈,但想想,对于现在的建筑设计状态,这句话听值得听的。
相反的,那些自然或自由形态,是很难用逻辑关系来描述的,(当然,盖里,哈迪德,自然得成了他经常取笑的对象)
呃。。。。。
好像说完了。
谢谢
感觉自己脑子里确实乱阿,这也是这一时期状态的真实写照,获得大量信息,却还没有理出头绪。